深夜读到元安这封近万字的“告别信”配资上市公司一览表,说实话,很感动,也很感慨。这绝不是简单的离职感言,而是一位老阿里人用脚投票前,倾注心血给“家”做的最后一份深度诊断报告。马云老师那句“好像人的成长,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”,道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,也带着几分包容和期许。
元安点出的问题,戳中了很多大厂的“痛处”:
1. “人”的迷失:过度迷信外部“明星”,内部“阿里味”稀释,加上恶性绩效竞争和“级别通胀”,让合作变难,实干者吃亏,短期主义盛行。这就像一支球队,光买球星不行,还得有共同的文化和拼搏精神,板凳深度和团队化学反应同样重要。
2. “财”的困局:大规模收购整合效果不佳,很多曾经的“龙头”进来后反而掉了队,内部孵化真正能独立成长的“新苗”太少。钱没少花,效果却不尽如人意,根源可能在于“水土不服”和内部机制僵化,让新血难以存活壮大。
3. “事”的混沌:“既要又要”的战略模糊,靠运营数据粉饰的“虚假繁荣”,以及滋生的官僚主义,让行动变得迟缓,抓不住真正的市场机会。方向不清晰,流程又繁琐,再好的想法落地也难。
元安开出的“药方”核心,是回归初心和文化重建。 “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”——这口号听着简单,做起来最难。他强调的“客户第一”、“团队合作”、“战略清晰”、“激情敬业”,是阿里的根基,也是对抗大公司病的良药。具体建议如重整HR体系、改革管理、清理“草台”中高层、职级绩效透明化、做减法聚焦核心等,都直指痛点,关键在于能否壮士断腕,真正执行。
马云老师的回应,是开放和接纳的信号。 承认变化,承认成长有过程,这很重要。但光有态度还不够,元安的信之所以引发巨大共鸣,说明问题已非一日之寒,需要更坚决、更系统性的变革行动。尤其在AI浪潮汹涌而来的当下,组织是否足够轻盈、敏捷、有创造力,决定了能否“接住这个时代”。
祝福元安配资上市公司一览表,也期待阿里。大公司病非阿里独有,但敢于如此公开、深刻自省,并由创始人亲自回应,本身就显示了某种决心。希望这封万字长信,能真正成为阿里刮骨疗毒、重焕活力的契机。毕竟,一个健康的阿里,对整个生态都有益。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#
富深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